你想要集資去爬山,關我什麼事?談教育投資的現狀


追求自我成長並沒有錯

在這個超級強調自我實踐的時代,既有教育體系開始無法支撐年輕人對於馬斯洛金字塔頂上「自我實踐」的需求。所以,年輕人開始離開校園去探索世界。而校園則開始開設「探索世界」的課程,包括了各種創業創新計畫、領導學程與實習計畫等等。


(圖片來源


於是,社會有了26歲的女孩離職去環遊世界,而學校有了為了登山而需要募資的學生。他們同樣地在追求「自我探索」,這探索包含對於世界與自身的好奇。因為不懂這世界真正長什麼樣子,所以他們想要出國去感受生活;因為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所以他們想要登山去理解自我極限與自我在團隊中的角色。


(圖片來源


在我看來,這樣積極關心自我價值的人並沒有錯,甚至是台灣現在許多年輕人越來越重視的學習課題。在台灣,有更多人願意讓自己價值發揮更大值,其實在我看來是能讓台灣擁有更多充滿熱情的人才的機會。

那又是哪裡出了問題?才讓這次他們這次都在網路上被酸得體無完膚?

請說明,自我成長的成本為何是由我來為你承擔

我認為這是沒搞清楚自身的教育投資要由誰承擔,或是沒搞清楚如何說服他們為自己承擔。

人生中,除了自己「努力」以外,一路以來受到來自「父母/企業/親友/政府/路人」的「課程/金錢/經驗分享/生存所需資源」以協助自身成長、發揮影響力並且創造價值,這些挹注在我們身上,能為我們帶來更好成長的資源,我稱它為教育投資

到底教育投資從哪來?我們要怎麼獲得更多的教育投資?

(1)   親友投資

這裡靠的是家庭關係以及家庭背景,也就是所謂靠爸媽的那一個moment,雖然我們都不好意思承認,但這也是多數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第一筆教育投資來源。這部份的投資,大多數來自於關愛與責任,很多時候,這筆投資來得太過理所當然,也太過自然。這太多命運成分在其中,沒什麼好說嘴,但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2)   政府投資

很快地,當我們進入教育機構(包含幼稚園到研究所),我們便開始接受政府部門對於我們的投資。這些資源的投注,是希望透過教育投資,帶給國家更多優質、好用的國民人才,並且透過這些國民人才的勞動,帶給國家更具體的成長。於是有了各種年限的國民教育,而到了大學階段,補助已經變得太幽微在校園中的每個角落,我們太難區辨哪一項服務是使用者付費,哪一項服務又是政府補助才有機會享用。


於是,大部分的時候我們不去想這些教育資源究竟從何而來,我們又該如何達成這些資源背後所期待的目標。

至此,前兩項都是很常見的教育投資,有些來之太易,或是來得太朦朧看不清楚。因此在校園中,我們很少跟「教育投資者」對話,我們好像就只要好好努力學習,教育投資就應該自然地出現。(好啦我承認這是我在上大學以前,一直覺得只要願意好好念書,就應該能上好學校,也就應該遇到好老師...這種傻傻的想法我現在也不忍心回顧)


而當我們離開校園,想試著說服社會大眾對我們的自我成長買單時,問題就來了。


(3)   社會大眾投資

你是誰呀?我為什麼要投資你?
如果你是弱勢群體,社會大眾可能可以說服自己那是一種資源再分配,好比支持身障者出國旅行、支持原住民出國表演。
如果你是優勢群體,請問我投資你對我有什麼好處?
如果我是你們,我覺得有兩種策略可以用:

(一)在你的夢想中,放進別人
簡而言之,你的夢想中如果可以對社會上另外一個群體有益。如此,關心那個群體的社會大眾自然可能會買單你的夢想與成長。

所以你可以選擇把社會參與放進你的自我成長裡!

舉例來說,你想爬山/旅行/表演...,你一定在其中已經具有某些特定專長與能力,是否能與現存需求這項「專長」或「能力」的社會團體結合,為他們帶來成長/曝光/滿足需求的機會呢?

(二)把你的成長過程變成一種方法論,讓你的成長變成可利用的教材

「三十歲以前,一定要完成的十件事情」,這種文章之所以會紅,就是因為自我探索是現代人的共同需求,你的成長如果是被社會認同與好奇的,此時你的成長「方法論」就會變得有價值


不然,你以為那麼多教你在夢想路上該怎麼活下來的書是賣假的嗎?XD

(4)   自我投資

當然,你可以很有個性的說,我就是想獨善其身,幹嘛一定要把其他人放進我的夢想裡。或者是你說,我真心不知道也不曉得更做不到把我的成長方式變得有影響力,所以我也沒有辦法把自己的自我成長過程變得對別人有價值。

那接下來你可以選擇乖乖回去工作,用鄉民最喜歡說的「腳踏實地」去完成你的夢想。你的選擇,其實沒什麼值得非議之處,只是也不一定值得拿媒體資源報導一番就是了



總而言之。我個人的看法是這樣:

26歲女孩離職去體驗世界,她無論是花她自己的錢,還是花她男朋友或家人的錢,那終歸是她的生活背景所給予她的教育投資。她有沒有「善用」這筆投資創造最大的價值,只有她自己能夠評斷。

而台大的學弟妹們用登山做募資,其實也沒有錯,畢竟群眾募資與贊助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並沒有真正浪費到什麼社會資源。只是從真正要達到效果的初衷出發,可能要重新想過如何「讓社會大眾為我們的成長買單」,而具體的方式有很多,連結社會上的他人、增加你們在社會中的信任資本、把成長過程具體化成為可複製學習的教材這些都是可能的選項啊。


同場加映:

「訓練行業裡的領導人?」我眼中的台大領導學程不是這樣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外非常流行的影子實習,不是要你變成別人的陰影,那究竟是什麼

「對女孩更友善」美國十分流行的人性化交友軟體:Coffee Meets Bagel使用心得

我在北一女中學著當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