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5的文章

「訓練行業裡的領導人?」我眼中的台大領導學程不是這樣

圖片
加入領導學程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決定 我在大三那年,申請加入了台大領導學程,這大概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決定之一了。為什麼會這樣說,待我慢慢說個有點長的故事給你聽。或許你聽完,會對於台大領導學程有更多認識,批評得可以更有力道,或是知道該怎麼讓學程原本的初衷有更好的發揮。 我是台大社會學系畢業,在社會系讀書的時候,我學到很多社會議題與切入問題的角度。我做了很多個不同的社會議題研究報告,有的是個人報告、有的是團體報告,大部分的時候,我們的作業都是研究報告(類似小論文一般),因此學術分析能力、資料蒐集能力與概念化能力是社會系送給我最好的禮物。 認識了那麼多社會問題,看見了那麼多不同路徑的行動,我一直在想最適合我畢業之後繼續走的路是什麼。於是,在大三的時候我申請了領導學程。 當時真正驅動我申請的原因是因為我在大二的時候,曾經修習了一門「領導學導論」課程,這是領導學程的基礎課程。這門課程每年都會開設,開設的時候幾乎不會拒絕學生來加簽,那時候缺學分,又剛好看到這門課有實作活動的要求,覺得很有趣,於是就加入了。 參考史丹佛經驗,用有限資源訓練學生創意解決社會問題 那半年我們全班被分為十組,一組十來名學生。老師要求我們必須要在學期間辦一場與「社會公益」有關的活動,活動形式不拘,可以用任何方式進行,活動過程中,課程會補助每一個組別兩千塊錢(全班約莫十組),讓學生在有限的資源下去發揮創意,想辦法解決一些社會問題。 我知道,看到這你可能會很想罵台大領導學程浪費錢給這些吃飽穿暖的偽菁英階級。但先別急著批評,讓我把故事說完。 這邊有一篇文章,建議可以先花個三分鐘閱讀一下,再來比較與評論領導學程的作法究竟有無缺失。 〈 如果你手上只有五塊錢美金和兩小時的時間,你要怎麼樣賺到錢 ?〉 這篇文章中指出史丹佛的老師為了訓練學生充分發揮創業精神,努力發現商機、挑戰假設,利用有限的資源以小搏大,盡情揮灑創意。於是,老師給了學生每組 5 美金(約等於 150 台幣)以及兩個小時的時間,想辦法賺到最多的錢。 (圖片 來源 ) 結果是,有些學生的確以小博大,想出了「提前預約餐廳並販售所佔得之座位(黃牛座位?)」、「免費幫腳踏車騎士充氣賺取捐款」,或是「把在課堂報告成果的時間賣給獵人頭公司打廣告」都獲得了不少收入。

你想要集資去爬山,關我什麼事?談教育投資的現狀

圖片
追求自我成長並沒有錯 在這個超級強調自我實踐的時代,既有教育體系開始無法支撐年輕人對於馬斯洛金字塔頂上「自我實踐」的需求。所以,年輕人開始離開校園去探索世界。而校園則開始開設「探索世界」的課程,包括了各種創業創新計畫、領導學程與實習計畫等等。 (圖片 來源 ) 於是,社會有了 26 歲的女孩離職去環遊世界,而學校有了為了登山而需要募資的學生。他們同樣地在追求「自我探索」,這探索包含對於世界與自身的好奇。因為不懂這世界真正長什麼樣子,所以他們想要出國去感受生活;因為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麼樣的人,所以他們想要登山去理解自我極限與自我在團隊中的角色。 (圖片 來源 ) 在我看來,這樣積極關心自我價值的人並沒有錯,甚至是台灣現在許多年輕人越來越重視的學習課題。在台灣,有更多人願意讓自己價值發揮更大值,其實在我看來是能讓台灣擁有更多充滿熱情的人才的機會。 那又是哪裡出了問題?才讓這次他們這次都在網路上被酸得體無完膚? 請說明,自我成長的成本為何是由我來為你承擔 我認為這是沒搞清楚自身的教育投資要由誰承擔,或是沒搞清楚如何說服他們為自己承擔。 人生中,除了自己「努力」以外,一路以來受到來自「父母 / 企業 / 親友 / 政府 / 路人」的「課程 / 金錢 / 經驗分享 / 生存所需資源」以協助自身成長、發揮影響力並且創造價值, 這些挹注在我們身上,能為我們帶來更好成長的資源,我稱它為 教育投資 。 到底教育投資從哪來?我們要怎麼獲得更多的教育投資? (1)    親友投資 這裡靠的是家庭關係以及家庭背景,也就是所謂靠爸媽的那一個 moment ,雖然我們都不好意思承認,但這也是多數人生命中非常重要的第一筆教育投資來源。這部份的投資,大多數來自於關愛與責任,很多時候,這筆投資來得太過理所當然,也太過自然。這太多命運成分在其中,沒什麼好說嘴,但也沒什麼好批評的。 (2)    政府投資 很快地,當我們進入教育機構(包含幼稚園到研究所),我們便開始接受政府部門對於我們的投資。這些資源的投注,是希望透過教育投資,帶給國家更多優質、好用的國民人才,並且透過這些國民人才的勞動,帶給國家更具體的成長。於是有了各種年限的國民教育,而到了大學階段,補助已經變得太幽微在校園中

出發逐夢後,別盲目相信「真心想完成一件事情,全世界都會來幫忙」

圖片
(圖片 來源 ) 「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全宇宙都會來幫你」,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中的名言,只要是探討夢想主題的演講,幾乎都能聽見這句話出現。 我有時候其實挺想抗辯一下這句話。 誰說真心想逐夢,別人就會群起幫忙? 一個夢想,要有人願意出手援助,還需要太多天時地利人和了。這句話頂多就是鼓勵人們要「堅持夢想」到「天時地利人和」的那個時刻,才會遇見別人來幫忙的時刻。 只是把話變成「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情,又剛好天時地利人和,那全宇宙都會來幫你」,對於還沒開始追尋自己夢想的人來說,這又太殘忍了一些。 但是對於盲目相信「只要我想,別人就會幫忙」的人來說,這夢境總有一天得醒的。在這句話背後,我所加上的「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 究竟是說什麼?以下分析,歡迎參考。 一、天時 在現今台灣,如果你的夢想與「網路」、「青年」、「創業」、「社會企業」、「文創」、「在地」、「小確幸」有關,那恭喜你,你的夢想會給人「更重要」以及「更有發展可能性」的感受。 這也就是所謂「站在風口上,連豬也會飛」。 二、地利 你所身處的環境會決定了你能獲得多少資源。 很多人常問我,「你走向創業這條路,不會遇到很大的環境壓力嗎?」說老實話,我身邊支持的力量比反對的力量大了很多。之所以如此,有一些原因。 我在 2011 年加入 NTU Net Impact ,它是全台第一個推動社會企業的學生社團,於是我算蠻早一批接觸到了台灣的社會企業的學生,因為社會企業多屬新創企業,因此也就這樣接觸到了更多新創領域裡的推手與執行者。 當我身邊對創業感興趣的人都快要比就業的人還多的時候,「我想創業」,怎麼還會遇到很大阻力? 同理,如果對藝術感興趣,你身邊卻沒有一群喜歡藝術的朋友;如果對旅行感興趣,你身邊卻沒有人有過自助旅行經驗;如果對烹飪感興趣,你身邊卻沒有人喜歡待在家裡煮飯, 當然,你要找到人支持你的興趣就是難上加難了。 三、人和 就算你掌握了天時與地利,不懂得如何與人交際,想獲得別人的協助,還是難上加難。 「人和」泛指所有與人交往時的互動細節與態度,而我對於如何處理「人和」,態度一向是「別計較太多別人為你做了多少,而是多想想自己還能為別人做些什麼」。別怕我們懂得不夠多、會的太少